新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正在形成
記者5日從環保部獲悉,環境保護部部長李干杰12月2日至3日赴廣東省東莞市、廣州市等地調研。
李干杰指出,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歷史性成就,從認識到實踐發生了歷史性、轉折性和全局性變化,新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正在形成。一是在工作格局上,從環保部門的“小環?!钡近h委、政府主導的“大環?!鞭D變,落實“黨政同責”“一崗雙責”;二是在工作目標上,從主要抓污染物總量減排,向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同時兼顧總量減排轉變;三是在監管對象上,從以監督企業為重點,向督察黨委、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監督企業的“督政”與“督企”并重轉變;四是在監管手段上,從以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為主,向環境影響評價、排污許可等制度一起抓轉變;五是在工作方式方法上,從以自上而下為主,向自上而下、自下而上相結合轉變,強化信息公開透明,發揮社會監督作用。要堅持并繼續運用好這些做法和經驗,推動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。
李干杰強調,禁止洋垃圾入境是黨中央全面提升生態文明的標志性舉措,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內在要求,是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有力抓手。必須認真貫徹落實《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》,進一步壓減廢物進口量。有關企業要確保加工利用過程不污染環境、不損害周邊群眾身體健康,同時與政府共同努力,加快推進國內固體廢物回收利用體系建設,提高固體廢物資源再生利用水平。
李干杰指出,環境監測是環境治理體系的“頂梁柱”,是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,必須確保監測數據全面、準確、客觀、真實。要高度重視環境監測能力建設,大力推進環境信息化建設,增強重污染天氣預測預警能力,不斷提高環境監測服務政府環境管理決策和人民生產生活的水平。
在調研中,李干杰對廣東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給予充分肯定,希望廣東省持續著力推進《大氣十條》的實施,針對突出問題,采取更加有效措施,確保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如期完成,努力成為我國大氣污染治理的排頭兵;統籌水資源、水環境、水生態,加快黑臭水體等污染嚴重水體治理,持續提升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,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優美生態環境需要。